原创 我是李冬妮 来源/冬天暖阳吖
三月的微风,吹绿整个大地。一晃而过,母亲离开我整整一年半。母亲未留下只言片语,突然离开,留下孤零零的父亲,经常独自流泪。
母亲是1943年出生在一个靠近河边的小村庄,家门口有一条小河,河水静静的流淌着,见证村庄春夏秋冬。母亲一共姐弟三人,排行老大,一个妹妹,一个弟弟。
外公在母亲八岁时离开,外婆独自一人艰难抚养三个孩子。母亲是家里老大,要经常帮扶外婆,干这干那,所受的苦难可想而知。
记忆中,母亲常常给我叨叨她的苦难童年。外婆家隔壁是村里库房,那时候,还没有承包到户,是记工分制。外婆家男力少,只有年幼的舅舅。每天几乎没吃饱过,一日两餐,成了外婆的心头病。
有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外婆听见沙沙的声音。披衣起身,端起煤油灯,四处查看,原来是老鼠在土墙角打了深洞。赶走老鼠,发现土墙角处许多玉米颗粒,原来老鼠在库房和外婆家的土屋墙角打了洞。
从那以后,外婆每晚悄悄从火炕上起来,慢慢用手刨点玉米粒,磨成粉,做成玉米粥,玉米饼,维持她们的生活。
母亲的堂伯是村里大队干部,乡卫生院招抓药的卫生员,堂舅爷看外婆一家子可怜,推荐母亲去卫生院,成为一名抓药员。
母亲到了婚嫁年纪,由外婆的弟弟,我舅爷做主嫁给在供销社上班的父亲。在六十年代末,父亲的正式工作很受欢迎。
父亲三岁时,奶奶去世。父亲从小离了母亲,缺少母爱,脾气暴噪,从母亲嫁给父亲,两人吵吵闹闹一辈子,算不上恩爱夫妻。
但是从母亲踏进父亲家的大门,总是里里外外,前前后后的忙碌,最后无奈之下,辞去卫生院的工作,回家照顾年迈的爷爷,抚养幼小的三个孩子。父亲由于工作在山区供销社,在那个交通不变的年代,几个月才回家,回来之后,两人彼此免不了吵闹。
吵闹之余,还要互相干农活,家务。就这样,我们慢慢长大成人,母亲也渐渐变老。
母亲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艰苦朴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撑起这个家。如今,母亲离我而去,让我永远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