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田得乾
“老师,我的孩子小明(化名)最近出现了消极情绪和逃避学习的情况,该怎么办呀?”前不久,学员小吴(化名)在参加完青海省妇女干部学校举办的《家——孩子成长的源泉》课程培训后,向授课教师倾诉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烦恼。
小吴介绍,孩子小明今年12岁,上初中后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下降了,自己多次和小明的爸爸进行沟通,想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不仅没有成效,反而加剧了亲子矛盾,甚至夫妻关系也变得紧张。倍感困惑的小吴,希望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你的情况确实需要尽快解决,在你方便的时候我先进行一次家访,全面了解出现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培训班课程结束后,授课教师在征得小吴同意后,进行了首次家访,通过观察和访谈的方式,了解了小吴夫妇的教育观念、亲子互动方式、小明的学习和心理状况等情况。
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和收集到的信息,授课教师仔细分析后发现小吴一家的家庭教育存在教育观念分歧严重、亲子沟通不畅等问题,加之小明的学习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长期受挫产生了学习的无助感,导致他的学习态度变得消极。
“解决小吴的家庭教育问题,需要从澄清家庭教育观念、提升亲子沟通能力、提供学业指导三方面入手。”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后,授课教师决定采取课程培训+指导教学的方式,在提升小吴家庭教育能力的同时,更好解决其面临的困难。
在授课教师的鼓励下,小吴参加了省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专题培训班。培训班授课老师帮助小吴了解了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了与孩子正确沟通的方法,理解了孩子的内心需求,并引导小吴大胆把课堂的模拟练习带回家中,主动与丈夫、小明分享课程内容,将所学的倾听、表达和尊重的技巧进行实践,在调整沟通方式的同时,改善了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同时,授课老师利用校外资源优势,邀请志愿者为小明进行一对一学业辅导,针对他的薄弱学科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帮助他弥补知识漏洞,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安排心理咨询师为小明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正确看待学习挫折,重建学习信心。
“在指导期间,我们还通过电话联系和家访定期跟踪小明的进步和变化,及时与小吴协商调整家庭教育方法和策略。”授课教师说,鼓励支持小吴关注自我能力的提升后,也增强了她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自信心。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省妇女干部学校通过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和授课教师精准的实践指导,从亲子沟通、学业帮扶、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入手,成功帮助小明克服了厌学情绪,还改善了亲子关系,解决了小吴的家庭教育问题。
近年来,在省妇联的统筹指导下,依托省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资源优势,省妇女干部学校围绕省妇联中心工作,立足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面向基层妇女干部和家长两个群体,研发出了适合本地区的系列家庭指导课程,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通过系统培训、实践指导、宣传推广等多种形式,妇女干部掌握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了家庭教育能力,推动家庭教育科学化、普及化。
“今后我们将持续通过搭建家庭教育服务站,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妇女干部和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支持,联动学校和社区构建协同育人网络,促进家庭和谐,为社会稳定注入可持续动力。”青海省妇女干部学校副校长张小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