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聚美好·发现惠州之美
惠州西湖的水上花园和水下森林
惠州西湖湖水清澈透明,鱼群在水中自由穿梭,水草繁茂,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这一切得益于惠州西湖景区自2004年开始的水生态修复工程。
问水为何清如许?答曰:草根深扎淤泥里。
在惠州西湖幽静的湖面之下,一簇簇水草正编织着生命的奇迹。这些看似柔弱的植物,实则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隐形支柱”——它们通过根系固定湖底淤泥,叶片过滤杂质,茎秆为微生物提供栖身之所。
水生态修复工程中,苦草、黑藻、狐尾藻、睡莲、荷花等十余种水草各司其职:沉水植物扎根深处打造“水下森林”,浮叶植物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生长并为鸟类、两栖动物构建“水上花园”,挺水植物则如“生态哨兵”般挺立水面塑造“生态屏障”。
这些水草并非随意栽种,而是经过科研团队长达十年的“配伍实验”——从200余种水生植物中筛选出最适配本地气候与水质的组合,最终形成兼具净化效率与景观美学的“黄金搭档”。
问草何以守清波?答曰:众生相依共呼吸。
重建的湖泊生态系统具有完整的结构、功能和食物网,以底栖生物、水草、草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等水生生物群落按一定比例有机构建具有完整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健康的生态系统和食物网。众生相互制约、相互扶持,共同守护湖泊生态系统。一湖藏得万般景,万物相生天地通。
如今,惠州西湖成为候鸟迁徙的“天堂”。其中还吸引来了特别的访客:对水质极为挑剔的小䴙鷈(俗称“水葫芦”)成群结队,它们在浮叶植物间潜行捕鱼,憨态可掬的身影成为西湖新晋“网红”。
小䴙鷈、苍鹭在此筑巢育雏,鸬鹚掠过水面觅食。清晨,摄影爱好者架起长焦捕捉水鸟振翅的瞬间;傍晚,市民漫步湖畔,感受“鱼翔浅底、鸟鸣林间”的诗意画卷。
来源:惠州西湖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