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凡人”不凡 医者仁心——记行医行善的洛阳市凡人堂中医馆焦宪强父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7:23:00    

“果然名不虚传,刚才我真的睡着了!接下来的几天我还来!”

3月27日上午,洛阳市洛龙区关林路与永泰街交叉口东南角的凡人堂中医馆(以下简称“凡人堂”)里,药香四溢,音乐舒缓,随着头部、双腿上的汗针被焦宪强一一拔出,求医者张先生顿感身心轻松了许多。

50岁的焦宪强是“凡人堂”的负责人,20余年的从医实践,练就了他治疗失眠和抑郁症的看家本领,每天慕名前来的人络绎不绝。

针灸过程中,张先生进入了梦乡。焦宪强说,张先生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针灸效果立竿见影。

传承中医精髓,践行医者仁心。在焦宪强看来,要想成为一名好中医,除了聪明的头脑、举一反三的悟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有一颗慈悲沉稳的心。

八年顽疾一诊愈

走进“凡人堂”,一面墙壁上挂满锦旗。其中一面上书“仁心济世 治愈顽咳”的锦旗,是1个月前患者吴先生赠送的。

8年前,22岁的吴先生毫无征兆地频繁咳嗽,严重时呼吸不畅,类似哮喘。到当地医院哮喘科就诊,医生诊断并非哮喘。后来辗转多家医院的消化科、癫痫病科、颈椎病科,甚至精神病科,花费6万余元,吴先生的病情丝毫没有改善。8年来,为了防止意外,每天晚上吴先生的父母都轮流在客厅休息,遇到“风吹草动”,方便第一时间叫醒他。

全家人早已身心俱疲,长此以往,如何是好?转机出现在2025年春节前夕,经熟人介绍,吴先生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了“凡人堂”。

“以前摔倒过没有?”吴先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简单的一问一答,焦宪强有了判断:吴先生咳嗽的根源,很可能是某处血管出现了淤堵,而这是常规医疗设备根本检查不出来的。

焦宪强开出了活血化瘀的汤药。服用了21副之后,吴先生的咳嗽症状消失,人顿觉神清气爽。

三代从医六十载

焦宪强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义父是一名赤脚医生,20世纪60年代闻名于十里八乡。“医生背着药箱走村串寨,送医送药,很让人尊敬!”焦宪强从小就有当医生的梦想。

从孩童耳闻目睹,到成年后正式拜师,义父的菩萨心肠、高超医术影响了焦宪强的一生。中学时期,焦宪强熟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学名著。从医后,无论多忙,每天阅读专业书籍报刊成为习惯。

焦宪强后来安家洛阳,家传、师承,加上长期的临床经验,“望闻问切”水平日渐精进。

这一传承也影响着他的独生子焦浩天。今年23岁的焦浩天也是闻着药香长大的,相继攻读西医、中医后,在郑州开了一家药店。

“只有自身有光,才能照亮别人。”年轻的焦浩天像一块海绵,坚持学习,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充盈丰满自己。

后来,为方便生活,在父母的劝说下,焦浩天将药店搬到了洛阳市区,“中医馆+西药店”、中西医结合治疗,让焦家父子名声大噪。

医者仁心。为了方便患者看懂药方,焦宪强多年来坚持正楷书写药方,对外地患者可视频问诊、“云端”开药。焦浩天技术精进,医治骨折手法见长,对骨关节脱臼、错位患者全部免费复位。对于家庭困难患者,父子俩人更是能减就减、能免就免。

“凡人堂”门口的保温锅里,常年茶香氤氲,夏天免费熬制降温药茶,冬天免费提供暖胃汤。

焦宪强说,之所以给中医馆起名“凡人堂”,就是要让普通人看得起病、吃得起药,给人以阳光、信心和希望。(黄红立 许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