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果是一种在果树生产中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果实的遗传本质会导致果实或部分果实开裂,这是品种本身固有的特性,受遗传因素控制。
果型大小、果皮厚度、果实含水量、细胞紧密度、含糖量及含酸量、果皮发育质量等都会影响果实裂果。
例如,果皮薄、果肉脆的品种易裂,着色期根系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的品种易出现开裂。
温度变化:果实发育前期温度低,后期温度突然升高,果实迅速膨大,造成裂果。
土壤水分急剧变化:作物生长前期干旱,在果实迅速膨大期遇频繁降雨,根系输送到果实的水分猛增,果肉细胞快速膨大,而果皮多已老化,果皮细胞因角质层的限制而膨大慢,导致果肉把果皮胀破。
营养失衡:磷、钾、钙对果实裂果影响最大,其次是镁、硼、锌、铁、铜、锰等元素。当某些元素过量,而其他元素含量较低时,裂果增加。
人工操作不当:过度疏除叶片,导致功能叶片不足,果实营养供给不足,引发裂果。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当,如浓度过大,水肥跟不上,引起生理失调而产生裂果。
植物内源激素比例的变化会影响果皮和果肉生长的速度失衡,导致裂果。
炭疽病、锈壁虱、红蜘蛛等病虫害也会引发裂果。
久旱后突然遇雨或土地灌水量过多,导致土壤含水量快速增长,果肉吸水过多,果皮膨胀较慢,在急剧膨胀的果肉压力下,形成裂果。
氮肥施量过多,碳氮比例失调,导致营养供求不均,果皮缺乏弹性,形成裂果。
不合理的使用催熟剂、膨大剂等生长调节剂。
建议
在生产中,要全面分析裂果原因,综合防裂。选择果皮厚、果实中小型、耐储运的品种,合理控制温度和水分,平衡施肥,避免过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时防治病虫害,以减少裂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