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岛内舆论被一个莫名其妙的新名词——“脱中入北”搅得一团乱。这是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为了给其“抗中保台”“倚美抗中”的“台独”分裂图谋披上一层新外衣,而炮制出的新说法。但岛内直言,台湾“脱中”不可能,“加入全球北方”也不现实,很可能陷入“双杀”困境。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此回应称,所谓“全球北方”是赖清德当局为“脱中反中”生编硬造的概念,他口中的“民主国家”正在掏空台湾产业。赖清德当局和“台独”势力为了谋“独”,刻意蒙蔽台湾民众,企图扭曲台湾企业投资方向,目的就是要让两岸经济“脱钩断链”,最终削弱的是台湾经济发展的自主权,损害的是广大台商台企的切身利益,纯属害台、毁台,注定失败。
声称已走入“北方行列”
民进党日前邀请台“中研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吴介民以关税为题进行项目报告。吴介民拿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图表,试图论证台湾地区所谓“脱中入北”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他声称,在美国对大陆进行科技封锁的情况下,台湾半导体产业受邀到美国、日本、欧洲投资设厂,“已经走入北方行列”,因此台湾应重新调整发展战略,以“脱中入北”摆脱对大陆的依赖,“与北方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不出意料,赖清德对此大表赞同。他称,台湾半导体产业成熟并占据重要位置,全球北方国家都想争取台湾优秀厂商投资,过去认为“只有台积电在台湾,台湾才有硅盾可保护”,但他和吴介民想法接近,认为“投资‘脱中入北’这个过程是很正面的”。赖清德还声称,“硅盾2.0”说明的是台湾与全球北方民主社会组成联盟,“这正是‘非红产业链’及‘台+美’新布局整体蓝图一部分,台湾将转危为安,也会越来越强壮”。
此后,民进党一众如台“行政院长”卓荣泰之流,借着美国公布新关税政策的时机,开始在岛内大肆鼓吹“脱中入北”。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吴思瑶拍马屁称,这是赖清德长期的经贸国际布局政策方向,“是有效的因应策略与作为”。台“教育部长”郑英耀14日称,已经召集社会学科教师编撰教材,内容包含“国家认同”“识读中国威胁”等,希望暑假前完成。
让大家“晕头转向”
那么,究竟什么是“脱中入北”?国民党籍台中市长卢秀燕对赖当局提出的新型概念疑惑地说,民进党当局过去鼓励所谓“南向”,现在又喊“北向”,把大家弄得晕头转向。她不禁反问,“‘北向’到底是要去哪里?”“立委”马文君称,去年选举民进党还在说“新南向”,现在突然就成了“新北向”,“所谓入北,又是要跟哪些国家结盟?”
《联合报》的社论分析称,“脱中入北”有难以回避的障碍。台当局目前的“邦交国”都不能算是经济发达的北方国家。“倘若台湾未来的投资只‘看北不看南’,要如何维系邦谊?”此外,蔡英文当局大力鼓吹“新南向”,但涉及的18个国家中除了新加坡、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外,其余15国都难以称为“北方国家”,“试问,如今政府又说投资要‘脱中入北’,那些已经在东南亚砸下重本的厂商,还有多少余裕可以响应?”文章直言,“脱中入北”恐让赖清德当局加速掏空台湾。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6日表示,两岸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市场追求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是两岸产业和企业自主选择的产物,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动摇两岸经济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大格局,也无法阻挡两岸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的总趋势。西进大陆、扎根大陆是台商台企的最佳选择。
用“北”遮“美”
“赖清德(真正)要表达的应该是‘脱中入美’。”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一语拆穿民进党的政治把戏,同时对这种危险倾向深深担忧。他说,“如果今天要‘脱中入美’,以后就是‘倚美抗中’,这是否会对台湾经贸战略产生压力或风险,是所有(岛内)企业都要面对的挑战”。
岛内舆论纷纷提出质疑。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15日表示,“脱中入北”从经济上来说,供应链及通路是巨大挑战,台湾产业结构为中小企业占大多数,问题在于中小企业有没有办法到赖清德口中设定的“北”的美国生产。他质疑赖清德有没有思考过运送成本,中小企业能负担吗?连胜文说,若某家中小企业公司的商品主要供应大陆市场,可能已经在当地设厂,“我赚得好好的,你突然叫我走掉,我要去哪?这是很实际的问题”。
联合新闻网说,这个“北”字说穿了,就是一块遮羞布。“北”指的是全球北方,对应的是以大陆为首的全球南方,“弄出个不东不西的‘脱中入北’,就是想用‘北’遮‘美’”。但台积电被一锅端,投资1000亿美元还不够填老美的胃,“赖清德此刻却表态要入美,除了白目(指缺心眼),更是在全民伤口上撒盐”。文章说,台湾最大贸易伙伴原是大陆,赖当局至今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都不敢切断,这个一心‘入北’的对象,正是对台湾予取予求的祸首”。
岛内媒体人黄年分析称,对赖清德来说“北就是美”,其主要思维是维持台美政治联结,而欲以经贸关系为路径。但美国正在构建的是在全球概念下建立“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供应链”,在半导体方面就是拆解并取代“台湾供应链”,“脱中入美”的下场就是被美国全部吞掉不吐骨头。
台北国际商会理事长邓哲伟14日在台“风传媒”撰文质疑称,赖清德抛出“脱中入北”,真的是对台湾最好的选择吗?根据2024年的出口数据,台湾对大陆出口970亿美元,占整体的20.42%;香港地区市场536亿美元,占11.29%,两者合计高达31.71%。换句话说,台湾1/3左右的出口和大陆与香港有关,“这不只是数字,而是真真切切影响着台湾数百万劳工、企业、家庭的生计”。文章说,过去这几年,两岸关系确实有起伏,但大陆并没有因此中止ECFA。反而是美国,常常在政治或选举需要时就调整政策,甚至课征高额关税,让台湾措手不及。邓哲伟直言,“美国不是唯一选项,更不是稳定的靠山”,“脱中入北”给台湾带来的不是保障,而是更多的不确定与风险。
没有依据和能耐
而在政治层面,“脱中入北”的本质无疑是“新两国论”。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兼澄正书院主任柳金财14日撰文称,所谓“脱中入北”,“是民进党既有抗中保台路线及联美抗中战略的升级版”。赖清德以此作为“政治投名状”,但台湾一旦在中美两头落空,将面临遭“双杀”的命运。
“台湾脱中不可能,入北不实际”,台湾中时电子报以此为题发表评论称,赖清德一直努力“脱中”,追求“台独”幻想、“倚美抗中”。文章称,就现实看,台湾本属中国的一部分,法理上没有“脱中”的依据,实力上没有“脱中”的能耐,北京视主权与领土完整为不容侵犯的铁则,必坚决维护。就此而论,“入北”是在损害台湾的安全。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称,赖清德提所谓“脱中入北”,符合其“亲美”“依美”“入美”的想法,但完全“依美”就像李登辉“亲日”一样,脱离不了“后殖民意识”,“这场台独美梦,在中国寸土不让之下,最终也只是南柯一梦”。
黄年称,抛出“脱中入北”后,赖清德的两岸战略呈现的新体系是“在政治上两岸互不隶属,中国是境外敌对势力,亦即,中国是敌人”,而“台湾势必被美国裹胁逼迫到穷途末路。文章直言,“脱中入美”形同自命台湾为美国的第51州,“政经两方面皆与大陆决裂,政经两方面皆外包给美国”。然而,“这将是台湾在经贸面的最恶劣后果,也是台湾在政治方面的最恶劣后果,若非丧心病狂,怎会有此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