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难买“财知道”。
最近,广东有多个国资基金在容错机制上实现了“顶格破冰”。
前有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明确,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后有深圳南山区宣布设立战略直投专项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对单个项目允许100%亏损。
在全国各地玩命“卷”经济,搞基金招商、以投代引的当下,广东已经率先“卷”出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前亏个10%都怕被问责的国资基金,怎么突然从“怕吃亏”变成“不怕亏”了?这背后藏着哪些秘密?
国资基金为何“迈不开腿”?
我们先来复习一段经典的电影台词:风险投资,就是越有风险越要投资,没有风险绝不投资。
这是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的常态,它的本质就是高风险、高回报。假设基金投10个项目,可能出现7个亏损、2个平手,最后靠1个项目大赚覆盖所有成本。
但是,国资基金来做这件事会出现的问题,就是它不敢亏。
众所周知,国资基金是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里最重要的玩家。去年,全国股权市场新募集的人民币基金规模大概是1.34万亿元,其中国资基金投资规模大约在6000亿元,占比超40%。
这么大的资金规模,却像一头戴着镣铐的大象,迈不开腿。
这个“镣铐”就是“容亏率”!
理论上,国资基金是市场化运作,投资有赚有赔,只要合规了、没有贪污腐败,亏了咱就要认,对吧?
但现实是,它们的态度基本是“可以不赚钱,但不能亏钱”,因为亏钱就要被问责,甚至影响仕途。
直接后果就有三点:
第一,是投资效率低。很多基金在成立的时候高举高打,动辄百亿、千亿规模,但真金白银投出去的却寥寥无几,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
第二,是投资质量受限。能赚快钱的项目才敢投,像生物医药、AI这种需要长期耐心资本支持的行业,它们往往敬而远之,眼睁睁错过一些好项目。
第三,是招商竞争力不足。帮地方政府招引好产业、好企业,是国资基金的重要工作。基金不敢投,优质项目就会被更积极的城市抢走,未来产业制高点只能拱手相让。
为什么突然“敢亏”了?
讲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理解,为什么它们现在愿意亏了?
因为,资本招商已经进入了生死时刻。以前是“卷不死就往死里卷”,现在是“不敢亏,可能就真的赚不到了”,而且,是被其他城市赚走了。
现在的逻辑是:得产业者,得未来。
但是,这些产业不是“招”来的,而是“养”出来的。
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赛道都是十分“烧钱”的,如果没有耐心资本托底,企业根本活不到盈利的那一天。
这时候,谁能提供敢亏、敢投的资本支持,谁就有可能把产业链抢过来。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合肥模式。当年合肥投京东方、投蔚来,现在投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不仅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还把自己变成了“创投之城”。
那是因为当年合肥敢投、敢亏,别的城市不敢。
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整明白了,资本招商不只是“扶企业”,更是“抢赛道”。不投?没关系,别人投!等到行业爆发,产业链扎根,就只能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喝汤了。
敢投就一定能赢?
国资基金敢投,就一定能赢吗?不一定。
真正笑到最后的城市,必须是“六边形战士”,至少要做到下面3点:
第一,投资要更专业,避免“拍脑袋”决策。敢亏,不代表可以乱投。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基于产业规划、市场趋势、企业竞争力,做出专业投资决策。如果只是凭经验或者行政意志来投资,那就只是把钱丢进无底洞。
第二,政策要更协同,确保企业“引得进、留得住”。资本只是一个“引子”,人才、供应链、产业政策必须跟上,否则企业来也留不住。最近,广东的“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就是在下这盘大棋。
第三,眼光要更长远,在国际上也要赢。好公司、好项目,全球都在抢。如果我们自己不投,它们可能被外资提前锁定。到时候,产业链、技术、人才一起流失,才是最大的危机。
不难看出,这不仅是一场资本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产业未来的博弈。如今,这一轮“城市战争”已经进入淘汰赛,谁能赢到最后,未来几年就能见分晓。
南方+记者 唐柳雯
【作者】 唐柳雯
289财经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