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小农户“种不动,种不好,不赚钱”的困境?中方县铜湾镇探索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出“春耕套餐”。该镇种粮大户感叹——
“老把式成了‘甩手掌柜’”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博媛 通讯员 陈攀
(图为中方县铜湾镇竹园头村现代化集中育秧基地。全媒体记者 杨博媛 摄)
4月8日清晨,晨曦初露,在中方县铜湾镇竹园头村现代化集中育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随着“叮”一声金属脆响,最后一根钢梁卡进槽位,占地23.5亩的现代化育秧基地在铜湾镇正式落成。这个春耕季,该镇1.5万亩稻田将在这里开启“科技育苗”新模式。
“这可是我们的‘秧苗宝宝’温室!”中方县铜湾镇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负责人杨岩祥轻抚着透光膜兴高采烈地向记者介绍,96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配备自动喷淋、恒温系统,能让秧苗成活率突破95%。“4月上旬,这里将输出3000亩农田的优质秧苗,让传统春耕换上‘科技新装’。”
(图为中方县铜湾镇竹园头村现代化集中育秧基地。全媒体记者 杨博媛 摄)
铜湾镇是中方县粮食生产大镇,每年春播水稻1.5万亩,其中,黄溪村、竹园头村农田连片较为集中,推动发展农业生产现代化较为便利。为了提升农田利用率、破解当前农村劳动力老弱等难题,铜湾镇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着力破解小农户“种不动、种不好、种了不赚钱”的困境。
(图为中方县铜湾镇竹园头村现代化集中育秧基地。全媒体记者 杨博媛 摄)
“建成育秧基地是我们实施社会化服务的第一步,可以让当地农民实现机插机抛,通过社会化服务大幅提升社会化率,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增加农户的生产收入。”中方县铜湾镇干部王怀告诉记者,竹园头村现代化集中育秧基地的建设,将促进粮食增产、农业提质增效,有力推动铜湾镇水稻产业规模化、数智化和品牌化,带动全镇农户节本增收。
(图为中方县铜湾镇竹园头村现代化集中育秧基地。全媒体记者杨博媛摄)
“镇里组建的农业服务队,把‘耕、种、管、收、销’打包成‘春耕套餐’,让老把式当了‘甩手掌柜’。”58岁的种粮大户周春河看到新建成的现代化集中育秧基地笑得合不拢嘴。
春阳下,智能大棚的钢架泛着银光,仿佛给沃野戴上了一串科技项链,正编织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