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瀚雅集”第三期活动在京举办 聚焦民族文献的收藏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9:51:00    

3月29日,“文瀚雅集”第三期活动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举办,活动主题为“民族文献的收藏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中国国家版本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李国荣,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斌贤出席。中国国家版本馆副馆长徐中煜主持活动。

刘成勇表示,中国国家版本馆肩负着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历史使命,开馆以来始终聚焦收藏主业,面向基层、面向民间、面向海外,广泛征集收藏中华文明典籍资料版本,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文瀚雅集”搭建了一个跨越时空、汇聚智慧的交流平台,让专家学者、藏家在此欢聚一堂,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共同探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文瀚雅集”能够成为一座桥梁,连接官方与民间、传统与现代;通过这个平台与藏家在版本研究、展示利用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典籍版本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致辞

王斌贤表示,中国国家版本馆融合了古今之美,展现了盛世气象,构筑了文脉赓续的新高地。国家版本馆同仁始终秉承“建成”还要“用好”,“面世”更要“传世”的奋斗之心让人钦佩。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与中国国家版本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近一年,合作不断深入推进,希望双方持续携手并进,在打造好“文瀚雅集”这一文化品牌活动的基础上,深入促进数字资源建设、精品图书出版、文化创意开发,推动更多文化成果呈现。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斌贤致辞

民族文物古籍收藏家、阜新蒙医药研究所所长、阜新市政协文史馆馆长海春生,河北古籍文献收藏家郑顺通,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学藏文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员、民族文献收藏家张双福,云南古籍文献收藏家、修复师张衡等,带来并展示了90余件各民族语言文字典籍珍品,涵盖吐蕃敦煌写本、蒙元西夏文刻本、清代七宝写经等珍稀版本,涉及满文、蒙古文、藏文、壮文、彝文、傣文、水文、东巴文、察合台文、西夏文、契丹文等十几种语言文字。

与会嘉宾参观藏品

在交流环节,中国民族图书馆原馆长吴贵飙,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孙伯君、木仕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黄维忠,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黄金东,民族出版社编审罗焰,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和智,辽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研究员斗格才让、助理研究员冷本,以及与会藏家等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围绕在新时代如何推进民族文献的收藏保护、整理研究、活化利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表示,民族文献的收藏保护利用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民族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希望多方合力共同把流传下来的古籍文献收藏好、保护好、传承好,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与会嘉宾交流座谈

活动现场,古籍修复师拓印了大理国大宝六年梵文砖,展示了“湿纸上墨、墨不透纸”的传拓技艺。古琴演奏家演奏了《流水》《梅花三弄》《渔樵问答》等经典古琴名曲。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代表前来观摩学习。中国国家版本馆、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结束后,民间收藏家郑顺通向中国国家版本馆捐赠贝叶经佛本生故事挂画,张衡捐赠南传贝叶经一件及拓片四张。(中国国家版本馆供稿)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