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余忠梅 广州报道
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资讯和数据变得越来越丰富。绿色金融周报从宏观视角和机构绿色金融实践等角度,关注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追踪绿色金融市场的最新趋势,为绿色金融相关参与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1、中国财政部在伦敦成功发行60亿元绿色主权债券
伦敦时间4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在英国伦敦成功簿记发行了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其中包含3年期和5年期各30亿元人民币,发行利率分别为1.88%和1.93%,创境外人民币国债发行新低。国际投资者认购踊跃,总申购金额达415.8亿元人民币,是发行金额的6.9倍,其中亚太地区投资者占比83.5%,绿色可持续类投资者占22%。该笔债券由香港金管局CMU托管,将在港交所和伦交所上市。
4月3日上午,中国财政部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举行发行仪式,财政部副部长廖岷、驻英大使郑泽光、英国财政部经济国务大臣艾玛·雷诺兹等出席。廖岷表示,此次发行是落实中英领导人共识及第十一次经济财金对话成果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中英在绿色金融领域合作深化,对提振国际投资者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具有积极意义。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此次中国在伦敦成功发行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具有里程碑意义,对稳定市场预期、推动跨境金融合作具有战略意义,既是中英绿色金融合作的重要突破,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积极信号。
2、非洲可持续论坛聚焦可持续金融等议题
3月27日至28日,由可持续投资能力建设联盟(CASI)、南非储备银行、南非财政部以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共同主办的“非洲可持续论坛”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该论坛聚焦可持续金融政策框架与分类目录建设、可持续信息披露、可再生能源投资加速能源转型、新型绿色混合融资工具、加强碳市场建设、生物多样性融资,以及气候适应与韧性融资等六大议题。
CASI主席马骏博士指出非洲在绿色发展中具备独特优势,并提出四项发展路径,包括加快可再生能源部署、推行绿色采矿、建立农产品绿色有机认证体系和开发碳汇潜力。与会专家强调建立统一分类标准、强化信息披露及混合融资机制的重要性,呼吁国际社会支持非洲气候适应能力建设。
南非财政部官员Gcobisa Magazi表示,建立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是评估投资项目在环境和社会影响的前提,并指出绿色和低碳转型等金融工具(如绿色债券)在气候行动中意义重大,同时应注重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与弱势群体的支持作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论坛聚焦非洲可持续金融发展,通过搭建国际协作平台,推动政策框架、能源转型与碳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活动整合多方资源提出务实路径,既回应非洲气候脆弱性挑战,又挖掘其绿色经济潜力,助力区域低碳转型。
3、上周碳价最高86.25元/吨
4月3日,上海环交所发布上周(20250331-20250403)的全国碳市场每周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
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86.25元/吨,最低价85.40元/吨,收盘价较上一周五下跌0.85 %。
上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71,100吨,成交额14,275,439.00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1,563,489吨,成交额118,816,318.00元。
上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734,589吨,总成交额133,091,757.00元。
2025年1月1日至4月3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7,188,179吨,成交额616,293,893.07元。
截至2025年4月3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37,456,843吨,累计成交额43,649,020,996.58元。
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4.97万亿元
4月2日,中国农业银行发布《2024年绿色金融发展(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截至2024年末,全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4.97万亿元,同比增长22.9%,重点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污染防治攻坚等领域。
截至2024年末,全行县域贷款余额9.85万亿元。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围绕农业科技、种业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大资金供给,支持端牢端稳“中国饭碗”。继续加大832个脱贫县、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三区三州”等重点地区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出台服务农业农村绿色转型工作方案,强化农业资源保护利用、乡村产业绿色转型、乡村绿色建设等领域金融支持,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农业银行2024年绿色贷款在大基数基础上仍实现了超过20%的增长,且在聚焦主责主业,支持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绿色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