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莫慌!可怕的“动脉瘤破裂”,手术方式教您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0:43:00    

湖南日报3月31日讯(文字/视频 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曹磐 郭发)“随着材料学进步,如今90%以上的颅内动脉瘤可通过介入治疗,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更提升了远期治愈率。”今天,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李鑫主任医师借着一起科室近期收治的病例,给出相关健康提醒。

前不久, 58岁的粟大伯在家中突然感到一阵头晕,随后摔倒在地。家人以为只是普通眩晕,送往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后,检查结果却令人心惊——头颅CTA显示其“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并蛛网膜下腔出血”。

李鑫介绍,这种疾病被称为"脑内不定时炸弹",死亡率高达30%—40%,可以说每一秒都在威胁患者生命。

此后,李鑫主任医师及黄晓松主任医师团队经过综合评判,当机立断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通过微创介入手术使其转危为安。

“这种手术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导管精准送至颅内动脉瘤部位,从血管内逐步填入弹簧圈。”李鑫介绍,这种术式如同用"特制钢丝球"填塞瘤腔,手术仅耗时2小时,动脉瘤被完全闭塞。

其实在临床上,传统对抗动脉瘤破裂,一般会采用开颅夹闭术和介入手术。那么,一旦患病,医生又会怎样精准施治,为患者制定手术方案?

李鑫介绍,传统开颅夹闭术需打开颅骨,创伤较大,适合于介入治疗难以完成的复杂动脉瘤或伴发大量颅内出血等已经出现颅高压的患者。

而介入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的特点,适合于老年、既往基础性疾病史导致开颅手术风险高,后循环动脉瘤或大部分伴有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破裂动脉瘤患者。

“颅内动脉瘤并非绝症,及时识别、精准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李鑫提醒,85%的未破裂动脉瘤无症状,常在体检或直至破裂时才被发现,因此又有“隐蔽的杀手”之称。

“高血压、吸烟、家族史、动脉硬化人群需格外警惕。”李鑫介绍,突发炸裂样头痛、颈部僵硬、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通常都是预警信号,一旦发生,须立即就医。

此外,术后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剧烈波动(血压<140/90mmHg), 定期复查脑血管影像,戒烟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则建议将脑血管筛查纳入自身体检项目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