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发动机故障也能过审?岂能给带病车辆“越界”开绿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1:44:00    

尾气不达标、发动机故障、反光标识不完整、刹车灯罩破损……机动车有这些毛病,居然能顺利通过“全身体检”。据新华社报道,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项城市等地多家机动车检测站,不合格车辆也能“包过”,其主要客户群是邻近的安徽等地车主。目前,周口市已成立联合调查组,暂停涉事检测机构相关业务,并对全市机动车检测机构排查整治。

沈丘县境内涉事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内部 图据新华社

没有反光标识,暗藏事故风险;汽车尾气超标,加重空气污染;发动机故障,更是让车辆犹如“定时炸弹”,严重威胁驾驶员及其他行人、车辆生命财产安全。机动车检测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是守护道路安全的第一道“闸门”,也是维护生态环境的关键防线。一辆辆带病车顺利过检,既让道路交通安全陡增风险,也给大气治理平添阻碍。问题车检测“跨省就过”,跨出了机动车技术检验项目的国家标准线;异地检测站“给钱包过”,对正常送检车辆的车主和本本分分经营检测业务的机构都不公平。

机动车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才能上路行驶,该标准涉及制动、转向、灯光、排放等多个系统。这些写入国家法规的执行标准,检测机构不可能不知道。之所以揣着明白装糊涂,是因为“问题检测”需求较大且暴利诱人;之所以罔顾操守与法规,是因为监管环节有空子可钻。据报道,沈丘县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直言:“设备数据很专业,我们也看不明白;市局没有专家,县级执法人员的理解能力也不同。”也就是说,虽然按照职责范围做过检查,也审过资质认定证书、车辆检测报告,但因缺乏专业素养、技术手段甚至是经验常识,对这些证书和报告背后的暗箱操作、技术猫腻毫不知情、全然不懂。号称监管“法眼”,连商家障眼法都看不穿,又谈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破解机动车检测乱象,先要针对监管短板,组织专业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别闹“外行管内行”的笑话。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升级检测设备,实时分析比对检测数据,也是及时发现异常数据、违规操作的必要手段。涉事检测站开在省际毗邻地区,难免存在信息沟通不畅、执法标准差异等问题,因而应推动省际机动车检测数据互联互通,增加跨省市、跨部门联合现场检查。同时,还要揪出介绍“包过”服务的黄牛、中介,对频繁跨省检测车辆建立风险预警名单,彻底铲除车检灰产链的生存土壤。此次周口市在专门调查与全市检查中,更应对涉事检测站依法严惩,真正在业内形成震慑。

安全防线不可沦为创收工具,行政边界不能成为监管盲区。带病车辆“越界”危害公共安全,践踏公众利益,谁再给这样的车开绿灯,就要给这样的检测机构亮红牌。只有让“问题检测”开不了业,“问题车”才能上不了路。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