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每天读书一小时 “精神食粮”不能少 太原九旬老人的阅读生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20:13:00    


带上水杯、揣上老花镜,家住滨河社区、今年91岁的刘兆祥老人,每天都会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读书一小时,风雨无阻,阅读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而他坚持读书的精神也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刘大爷,您来了,快坐下,看啥书,我给您拿。”4月22日下午4时,刘兆祥老人如往日一样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赶快迎上来,招呼老人坐下并从书架上为他取下那本《邓小平传》。老人戴上老花镜,翻开第16页,顺着前一天的进度继续阅读起来。他聚精会神地看着书,那一刻,仿佛时间静止了一般,任凭他在书海里遨游。

这样的场景在滨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上演了三四年,刘兆祥老人每天雷打不动地读书一小时,已成为社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说起与书的缘分,老人说从小就爱看书,但因当时条件不允许,真正培养起阅读习惯是从1994年退休后。而近三四年,他从大同老家来到女儿家居住,为了延续每日读书的习惯,他就按时去社区看书,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是他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光,读书于他而言,就像吃饭一样不可或缺。

刘兆祥老人阅读有自己的偏好,人物传记或红色经典书籍让他爱不释手。比如,《毛泽东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铁道游击队》等,书中内容他几乎能复述下来,不少好书他是看了又看,穿越古今与历史对话,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社区里的好书太多了,这几年下来,我读了十五六本,感觉读不够。”刘兆祥老人告诉记者,近几年他的视力下降得厉害,每天戴着500度的老花镜看书有些吃力,进度也会放缓,即便这样,他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读书,只有徜徉在书海里,他心里才感觉是最充实的。

读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刘兆祥老人就是鲜活的榜样。人生迟暮,梦想犹新,以书籍滋润心灵,在读书中寻找快乐,赴一场“心灵之约”。他告诉记者,一本好书的字里行间闪烁着人类实践、才智的精华,读书如同摄取养分,不仅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修身养性、愉悦心情,开卷有益,益寿延年。

并州‬新闻‬ 记者 李晓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