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是中秋了,古人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我把李白最有哲理的一句诗放在了最后,请您一起鉴赏。
张九龄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月圆之夜,正是相思的好时节
今天就来聊聊古人眼中的月亮,特别是中秋的月亮。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树上的乌鸦也睡了,寒露微凉,明月普照,在这秋意渐浓的夜晚,不知谁又在思念着谁?
宋·女词人朱淑真: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宋】吕本中写道: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那到底该像月亮呢,还是不该像月亮?我想,相爱的人,心情总是复杂而矛盾的,长久不见,由爱生怨,这也是人之常情。
月光明媚的夜晚,孤独寂寞的男人又是怎么样的呢?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好酒的诗仙,却连个酒伴都没有。只能对着月亮和自己的影子安慰自己说,怎么着也算有三个人了。遗憾的是月亮不懂饮酒,弄个影子跟着我又有什么用呢?
中秋有人想着团圆,有人却为了生计正在离家远行
南北朝的朱超,正站在船头,望着明月,一人远行孤独无伴,只有家乡跟来的明月,不离不弃。他写道: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此外,还有一群人,我们不能忘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写道: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边塞将士,艰苦却豪迈;
同样地,团圆之夜,远在家乡的亲人自然是牵肠挂肚。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些人远离故土,护卫边塞为了什么呢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宁静祥和的乡间生活,正是因为你前面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也是戍边将士的意义所在。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我仿佛走在山间的田野,清风拂面,稻花沁人心脾,想到即将丰收的情景,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我认为最具想象力,给人无限遐想的是: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这个情景,生活在城里的人们大概体会不到吧。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在《把酒问月》发出感慨: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人早已不是那个人。明月依旧高悬,世间早已物是人非。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的一生不过是历史长河的一粒尘埃。
我认为这是最有哲理的诗。
和诗仙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比李白出生年代更早的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了这个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开始照到了人?人生一代接着一代无穷无尽、不断更替,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年复一年在等待着谁,只见江水奔流不息,毫不停留。
我还有几句想要分享给大家: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我是老温,感谢收看老温乱弹,我们下次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