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被称为“天下第一阴谋家”,智慧不输张良的陈平有多厉害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05 11:32:23    


公元前205年,陈平逃到了黄河边上,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滔滔河水,心急如焚。

前有绝路,后有追兵,这时的他真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虽然他智深如海,脑瓜子绝顶聪明,放眼楚汉阵营没几个人比得上,但是面对这种极端的局面,还是感到束手无策。

不久之前,他还是西楚霸王项羽手下的都尉,享受着香车宝马、美女娇娃,但转眼间,他就成了一个逃犯,要是被项羽的人逮到,依着项羽的二愣子脾气,头上吃饭的家伙那是别想保住了。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因为他多说了两句话。

原来,早前韩信派兵攻打殷王司马卬,司马卬一面顽强抵抗,一面派人向项羽求救,项羽急忙派项庄和季布领兵救援。但没想到,韩信动作太快,项羽的救兵还在半路上,司马卬就被活捉了。

项庄和季布只好带领兵马回转给项羽复命,项羽一听自然是大发雷霆,但偏偏这时陈平嘴贱,跳出来说:“韩信打仗和孙武、吴起一样厉害,季布和项庄怎么是对手呢?大王也不用太责怪他们了。等我和范亚父带着一支人马,去重新把失去的地盘夺回来,保证让刘邦和项羽不能东来,等你平定了齐国的叛乱,再来亲自收拾刘邦和韩信,一定是易如反掌。”


陈平

本来,陈平说这几句话,一方面是为了安抚项羽,尽为人臣子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想借这个机会带兵出去打一仗,立点功劳,证明我陈平不是只会耍嘴皮子而已。但没想到,项羽压根不跟着他的思路走,反而想到,原来司马卬来求救的时候你一句话不说,现在地盘丢了、人没了,你反倒跑出来说要你去才行,这不是存心玩我吗?

他越想越气,第二天就免了陈平的官位。陈平心中害怕了,项羽的脾气他是一清二楚的,谁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突然找个理由要了自己的小命呢?退一万步讲,既使保住小命,以项羽重武轻文的风格,要用他的可能性也很低,换句话说,他的政治生命基本上算是完了。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果断决定,过黄河,投奔刘邦。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陈平抬眼一看,河面上风平浪静,水波不兴,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正在焦急之际,旁边的河道上驶过来一叶轻舟,上面有两个壮汉,二十四、五岁的年纪,不一会儿就把船摇到陈平面前,问他要过河吗?


陈平一看两人膀大腰圆,眉眼间一幅恶狠狠的模样,见多识广的他哪里不明白自己遇上土匪了,有心不上船吧,但双方这么近的距离,肯定是跑不过的,撕破了脸,反而死得更快,不如先上船,稳住对方,再想办法。

于是,他装着什么事都没有的样子,硬着头皮上了船。两个土匪一边摇着船,一边看着他,心里盘算着动手的时机,陈平心想,我和这两个人近日无冤,往日无仇,他们要杀我,也只是想得到我的钱罢了,也许我可以从这一点上入手。心中打定了主意,便主动对两个土匪说:“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帮你们摇摇船吧。这样你们也能轻松些。”

两个土匪一听,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同意了。陈平于是将自己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了下来,每脱下一件衣服,还拿着抖那么一两下,不一会儿就脱得浑身精光,两个土匪一看陈平身上别说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了,连一个大子也不可能有,觉得挺没趣的,但另一方面也打消了杀死他的念头,就这样,陈平有惊无险地上到了对岸,两个土匪也摇着小船,渐渐远去。

看着消失在远处的小船,和小船上两个健壮的身影,陈平暗自抹了一把冷汗,为自己感到庆幸,这是自已平生离死亡最近的一次,一个处理不好,就别说什么建功立业了,身家性命都要立马不保。他在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干出一番名堂来。想到这里,他回转身,大踏步向刘邦部队所在的方向走去。

这时的陈平,对于自己的前途应该说是没底的,他只知道大家都评价刘邦是一位“忠厚长者”,但是刘邦会怎么对待自己,仍然是个未知数,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有才华而斩露头角的人很多,但同时被埋没的人也不在少数,他陈平会属于哪一拨人呢?他不敢确定,毕竟他的一生遭遇了太多的曲折。

就让我们从头开始讲述这一代奇人的一生吧!

1

陈平原本是河南阳武县人,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从小跟着哥哥陈伯长大,兄弟俩感情很好。他家虽然也有三十亩地,但是能从地里刨出多少钱呢?所以家条件也挺困难的,勉强能挣上个温饱吧。

虽然家里穷,但陈平却很喜欢读书,整天不是抱着古圣先贤的书不撒手,就是跟着老师做学问,哥哥陈伯见弟弟这样爱学习,心里也非常支持,就自己一个人种地,让陈平安心读书。一开始,家里只有哥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后来,陈伯成家了,嫂子进了门,事情就发生了转变。

陈平是个天生的美男子,身材魁梧,加上长年不干农活,所以皮肤白白净净,一幅玉树临风,一表人才的样子。但终究好看不能当饭吃,慢慢地,嫂子对他“好吃懒做”的行为深深地感到厌弃,讲话也越来越难听。

有的时候,周围的邻居就对着嫂子打趣说:“你家里这么穷,但陈平这小子却养得白白净净的,你这个嫂子给他吃什么好吃的了?”

陈平的嫂子一撇嘴说:“他也是吃糠咽菜,哪有什么稀奇的?但是这个小叔子只顾着读书,活儿一点不干,有还不如没有!”陈平听到了,虽然心里难过,但嘴上却什么也没说。但这话传到了陈伯耳朵里,他一怒之下,就把女人赶走了。

可以说,陈平是幸运的,虽然父母早亡,但还有一个爱他的哥哥,不但不让他干农活,支持他读书,还在老婆和弟弟发生矛盾时,坚定地站在弟弟的一边,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

随着一年年过去,陈平慢慢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但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人,比他富得看不上他,比他穷的他又看不上,像后世大多数大龄剩女一样,高不成、低不就,就这样婚事就耽搁下来,成了大龄“剩男”。

但命运又一次眷顾了他。乡里面有个富人叫张负,他有个孙女,先后嫁了五次,每次她的丈夫都被她克死了,可谓是超级“黑寡妇”,所以再也没人敢娶她了,就这样守寡在家。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平结识了张负,张负凭直觉感觉陈平是支“潜力股”,早晚要发达,便作主将孙女许配给陈平,不但不向陈平要彩礼,反而赔送了很多嫁妆。

这对于陈平来说,正是“你之砒霜,我之蜜糖”,欢欢喜喜接受了这门亲事,从此过上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幸福生活。

在古代,各地都建有大大小小的社庙,人们在这里祭祀祖先和神灵,这是日常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活动,主持这场活动的人称为“社宰”,一般由那种较有声望的人担任,陈平因为和张大户的关系,也当上了社宰,不仅主持祭祀仪式,还承担分配祭肉的重任。

以往的社宰出于私心或能力,在分肉时总是不能做到公平公正,经常引起乡里乡亲的矛盾,但自从陈平当了社宰后,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大家都称赞他。一次,陈平感慨道:“唉,别说是分几斤肉了,就是让我来治理国家,我也可以做到像分祭肉一样游刃有余,公平合理啊!”

陈平的雄心壮志,从这里可见一斑。这时的陈平虽然胸怀大志、腹有良谋,但却无处施展,实在让人唏嘘。但好在,转机不久就到来了,陈平的命运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2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起义之火迅速烧遍全国各地,后来叱咤风云的人物诸如项羽、刘邦都是这个时候趁势而起的,陈平敏锐地感觉到,自己建功立业的时机已经来到,于是和自己的同乡一起去投奔魏王咎,他向魏王咎献上自己精心谋划的天下大计,但任凭他说干了口水也得不到采纳,于是他马上离开,去投奔当时诸侯中最强大的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

项羽倒是给了他足够的重视,把他留在身边当参谋,一起入关灭秦,并封他为信武君。但是没过多久,被项羽赶到蜀地的刘邦卷土重来,一举拿下关中,并活捉了守卫关中重要屏障的殷王司马卬,项羽责怪陈平没有早点提醒他,以至于失掉一颗重要的棋子,并撸了陈平的官,陈平怕被项羽秋后算账,只得仓惶逃走,投奔刘邦。

遇到刘邦,陈平才真正得遇明主,得以一展自己举世无双的才华,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荥阳之战,刘邦被项羽重重围困,山穷水尽,甚至连张良都束手无策,正在危难的时候,陈平挺身而出,为刘邦献上“反间计”。他带着数万斤黄金,买通了楚军的部分将领,到处散布谣言,说钟离昧等人因为得不到相当的赏赐,想要背叛项羽归顺刘邦。

接着他又安排刘邦亲自下场演了一场戏。等到项羽派人来刘邦的营中打探消息时,刘邦命人准备了丰富的酒菜,等到见到使者后,又故意惊奇地说:“我以为是范亚父派的人呢,原来是项王的人啊!”说完就叫人把酒菜撤下去,重新换上一桌粗茶淡饭招待使者。

使者回去后,把这件事添油加醋地告诉了项羽,项羽果然上当,对范增产生了疑心,不肯听从范增的建议加紧进攻荥阳,范增一气之下告老回乡,可怜忠心耿耿的范亚父,还没走到彭城,背部的疮毒发作,一命呜呼。

范增一死,项羽如断了一臂,从此西楚的阵营,再也没有在智力上能和张良、陈平一较高下的谋士,可以说为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奠定了巨大的基础。

当然,陈平在荥阳之战的表演还没有结束,虽然钟离昧等人被疏远了,范增被解决掉了,但刘邦还是被困在荥阳出不去,仍然没有渡过危险期。


一天晚上,陈平安排二千多个女人假扮汉军从荥阳的东城门一拥而出,楚军以为是刘邦忍耐不住,亲自率人杀出来了,于是上前劫杀,正在混战之际,陈平却带着刘邦从西城门逃之夭夭。

能够在项羽亲自领衔的部队重重围困中逃出生天,普天之下绝无仅有,可以说,没有陈平这双偷天换日的手,刘邦根本不可能活到最后,简直堪称奇迹。

而且同样的奇迹,陈平不止创造了这一个。

3

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和匈奴勾结,在边境制造叛乱,刚刚取得全国胜利的汉高帝刘邦心气很高,亲自率领三十多万大军前去讨伐,但是他没有想到,他遇到的将是匈奴族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首领冒顿单于。

这时的刘邦的确是太骄傲了,以为自己才干掉了不可一世的项羽,已经是天下无敌,区区几个蛮子兵,根本不值一扫,所以刚和匈奴军队接触时打了几个小小的胜仗,便目空一切起来,不听劝告,咬着匈奴兵的屁股就死命地向前追,不幸很快就中了伏兵之计,在白登山被冒顿单于包了“饺子”。


白登之围

汉军被围了七天七夜,粮食快吃完了,饥寒交迫,危在旦夕。关键时刻,还是陈平站出来力挽狂澜。

他看到冒顿单于十分宠爱自己的妻子阏氏,两人经常一起骑马出出进进,浅笑低语,你侬我侬,好得蜜里调油,于是便想到从阏氏身上想办法,他派人给阏氏送上许多珠宝,请求阏氏吹吹“枕边风”,对汉军网开一面。

正在情深意浓时的冒顿单于听从了妻子的建议,打开了包围圈的一角,让汉军撤出,刘邦再一次死里逃生。

这两次突围,充分展现了陈平顶级阴谋家的实力,在后世的战争中,再没有一方的主帅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全身而退,可见陈平的厉害。

陈平的厉害还在于他对局势的深刻洞察。

4

有一年,有人上书告韩信谋反。刘邦在朝堂上就问手下将领的意见,手下这帮小弟当即炸了锅,个个都嚷着要剥韩信的皮,抽韩信的筋,争着向刘邦表忠心。但刘邦深知这帮人是典型的“键盘侠”,只能动嘴,不能动手,根本不是韩信的对手。

他心里盘算着对策,迟迟不能做出决定。这时陈平向他问了几个问题。

陈平:有人上书告韩信谋反,韩信本人知道吗?

刘邦:不知道。

陈平:陛下的士兵和韩信的士兵比起来如何?

刘邦:恐怕比不上。

陈平:陛下手下的大将,带兵打仗有比韩信更强的吗?

刘邦:没有。

问了这几个问题,陈平对形势已经有了充分的把握。他断定这是一场诬告,至少韩信目前还没有造反的意图,如果冒然攻击韩信,逼韩信造反,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向刘邦建议,假装到云梦泽去旅游,然后召集周边的诸侯来开会,韩信的地盘正在云梦泽边上,听说后,肯定会亲自来拜见他,趁这个机会,只要一两个身强力壮的大汉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拿下韩信了。


韩信被擒

刘邦采纳了陈平的建议,结果正如陈平所预料的,韩信被捕,被夺去楚王的爵位,降为淮阴侯,从此开始了“囚鸟”生涯,直到多年后被吕后杀死。就这样,号称战必胜、攻必取的兵仙韩信被陈平三两下就摆平了。

陈平在明哲保身方面更是有一套。刘邦死前,担心外戚做大,派陈平和周勃去杀樊哙,但陈平没有照做,他知道刘邦命不久矣,樊哙又是吕后的妹夫,杀了樊哙,他就没有退路了,所以只是把樊哙抓进囚车,慢慢地送往长安,还在半路上,就听到了刘邦驾崩的消息,就顺势放了樊哙,避免成为吕氏集团打击报复的对象。

吕后想立吕家的人为王,当时朝中的大臣以刘邦死前有“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遗训,大多不支持,当问到陈平时,陈平却说可以,对于陈平这种“墙头草”的行为,许多人嗤之以鼻,但陈平却说,只有自己才能重新安定刘氏的天下。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陈平的这句话。吕后死后,陈平立马联合周勃,杀了诸吕,扶代王刘恒继位,是为文帝,汉家天下重回刘氏手中。

陈平也在汉文帝继位两年后死去,临死前,他曾说:“我多用阴谋,为道家所忌。所以如果我的后代没有什么大的出息,那也是因为我多用阴谋的报应。”

一代人杰撒手西去,只留下一段段传奇的佳话在后世传说。

5

太史公司马迁评价他说:“陈平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后来辗转奔波,终于归服了汉高帝,常常提出奇妙的计谋,拯救国家的危难。到了吕太后当政的时候,他也能够明哲保身,而且最终安定社稷,带着赞誉去世,人人都称他为贤相,他真是一个善始善终的人啊!如果不是善于运用智谋又有谁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司马迁

纵观陈平,他的才智并不在张良之下,对汉王室的贡献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历经高帝、吕后、文帝三朝,始终屹立不倒,可谓名副其实的政坛“不倒翁”,人生到达他这样的境界,也算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