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理解《论语》第一篇第2节-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0 09:37:29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为人孝顺、尊敬兄长的人,而喜欢冒犯长辈的,很少见到;不喜欢冒犯长辈却喜欢犯上作乱的人,从未有过。君子坚守根本。坚守根本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尊重兄长,这就是仁道的根本!”


逐句解释: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在《论语》中,曾参和有若称曾子和有子。

弟(tì):同“悌”,尊敬兄长。

好(hào):喜好、喜欢。

鲜(xiǎn):少。

有子说:为人孝顺、尊敬兄长的人,而喜欢冒犯长辈的,很少见到。

懂得孝顺尊重长辈的人,都是有原则、守规矩的人,因此冒犯长辈和上级的很少有,而在家里都不懂规矩的,在外面就很可能作乱。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句,从来没有的意思。

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胡作非为、叛乱国家的人从来没有。

对于守规矩、讲秩序的人来讲,犯上作乱确实很少见。但这也是基于长辈、上级自身符合仁道,否则会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本:根本,可以指仁道和仁孝。

道:仁孝、道德,这与老子的“道”不太一样,更多是人伦道德与礼仪秩序。

君子要固守原则、坚持根本,坚持了根本,仁道就会产生。

君子务本最重要在于坚持孝悌,懂得尊卑有序。什么样的人就该有个什么样,不能破坏了秩序。对于现代人来说,重“礼”有好也有不好的一面。过于重视“礼”就会出现繁文缛节,可是如果轻视,则会出现混乱。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仁:仁是《论语》的核心思想。仁者爱人,与人为善的意思。

与:即“欤”字,语气词,表示疑问的助词。《论语》中的“欤”字皆作“与”。

心得总结:

本节把儒家孝悌文化带出来了,孝悌文化也是尊卑有序的文化。这个文化延续千年,成为了我们国家经久不衰的文化。

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变迁。人们对于过去的文化有吸收也有扬弃。历史上也曾有过“打倒孔家店”的运动。主要打倒的就是那种尊卑有序的孝悌文化。但我想,凡事要分开来看。孝悌文化作为礼之核心,延续千年自有它的道理。

孝悌本是一种对人的基本要求,试想哪个年代不强调孝顺父母和尊重兄长呢?父母是生我养我之人,兄长是帮扶指引之人,我们理当尊重和孝敬。

在家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在外面也会守规矩,不会胡作非为。作为社会人,首先得是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从小培养秩序观念。因此,儒家把孝悌作为“礼”的核心要素,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这里的孝悌容易演变成愚忠和愚孝,也就是不管父母长辈什么要求都照着做,不管什么意见都不敢反对,也不管那种要求和意见是否符合道理。这样的孝悌就不值得提倡了。我想儒家最初也是不会提倡愚忠愚孝的,只不过后人渐渐歪曲了本意。新时代下,封建社会的愚忠愚孝思想应该被清洗得差不多了。反而值得担心的是年轻一代一概不听父母长辈的劝诫。凡长辈教导的一律不理睬,甚至反着来,这才是值得担忧的。

儒家积极倡导仁、礼,孝悌就是仁和礼的核心和根本。君子应当务本,抓住这个根本点,从孝悌做起,踏踏实实做人。新时代下,老的传统或许有不合时宜的地方,但是根本的东西不能丢。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