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了,月圆即是十五。人类对于十五的说法,已经有几千年的文化。中国有两个十五,正月十五,八月十五。
“正月十五”即为庆祝瑞雪丰年的喜悦,新年的送辞。“八月十五”则是思念团圆的时刻。
正月十五,始于西汉时期,距离现在2225年。对于正月十五,还是有一定的传说。
公元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在山东定陶称帝,定都长安,后刘邦去世,刘邦嫡长子刘盈继位,因刘盈十六岁继位,年龄尚小,由其母吕后辅政,吕后死后,吕氏家戚想篡权夺位,刘氏宗室刘襄携同开国元老周勃、陈平,平定“诸吕之乱”,后汉文帝刘恒登位,为庆祝周勃、陈平二位大臣维护刘氏根基的稳定,平定“诸吕之乱”的功绩,特设定每年正月十五为庆祝日,这一天可以载歌载舞,赏花灯、吃汤圆、滑旱船、猜灯谜、放烟花等。故流传至今,所以,当今烟花禁放,实则是违背了传统文化。在古代,人们都称“夜”为“宵”,而正月又称为“元月”,故“正月十五”由此而来。
时间总是要前行,历史的车轮滚滚而逝。
“正月十五”流传至今,其文化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读过南宋文学家,辛弃疾描写正月十五最著名的一首词《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至今,仍朗朗上口,被用于各种文案。
一年一度春节,一日一夜团圆。始于勤劳,安于平乐。任何一个年代,任何一个人,想有享乐,就要乐此不疲,勤能致富,钱能安心。
我们不崇尚资本的益处,但一定要有足够的能力安心,
花好才能月圆,人勤才能致富,富能安邦,勤能治业。
自古至今,何以为乐?丰衣足食,顺水顺舟,平安喜乐。元宵节百姓的庆祝,足以看出民心的稳定,《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无论何时,只有太平盛世,才有闲情逸致,温饱思婬欲,饥寒起盗心,想必这句话,才是对于劳动后最美的诠释。
生活就是要忙碌起来,生命就是要动起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中也直言不讳的谈论这个忙碌的重要性。
年味逐渐淡去,过了今天十五,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归于日常,忙于四季,祝愿所有读到这篇作品的人,兔年有个好收成。
癸卯吉祥,兔年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