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指正月初一,按照阴历时间来说,当天是一年的开始,也就第一天。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之首。
从具体时间上来看,每年的立春节气和春节时间相差不远,不过,有些年份春节在立春之前到来,有些年份立春在春节之前到来。
基于到来的先后顺序不同,民间有春节前立春好还是春节后立春好的争论。有朋友可能会问,到底谁在前比较好呢?今年哪天立春?在年前还是在年后?本篇内容,笔者结合具体情况和农谚详细说说这些问题,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春节和立春从阳历和阴历时间来看,完全不一样。先说春节,春节是阳历时间不固定,而阴历时间固定,每年阴历的正月初一,就是春节,而阳历时间有些年份在2月份,有些年份在1月份。
再说立春,立春时间恰好相反,立春是阳历时间固定,而阴历时间不固定。每年阳历的2月3-5日交节是立春的时间。而阴历时间有些年份在上年腊月,有些年份在一月。
至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别?这就不得不佩服古人们的智慧了,
阳历是指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阴历是指月亮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月亮绕地球转一圈需要30天左右。当月亮绕地球49圈的时候,地球刚好绕太阳4圈。而一年12个月,4年应该是48个月,多出来一个月怎么办?
古人们为了解决阴阳历的时间差问题,就采取设“闰月”的办法进行处置,而正是有了闰月,就出现了每年立春阴历时间不固定的现象,也就出现了有些年份春节前立春,有些年份春节后立春。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
先从传统文化来说,对于春节前就立春的年份,预示着当年是“无春年”,也就是没有立春节气。不少朋友都听过,“无春年”即是寡妇年,有不宜结婚的说法。
另外,“春”代表着开始、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当年是“无春”,等于没有开头,做事情讲究有头有尾,如果没有开头,则注定事情做不好。
因此,单从这个角度来说,春节前立春寓意不太好,而春节后立春(当年还有可能是2个立春),寓意有头有尾,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再从农业种植的角度来说,春节前立春,等到春节过后,农户们就可以准备进行春管了,以小麦来举例,小麦除草、春灌、追肥等工作,可以等到亲戚走完之后就开始。并且,田间农活干完后,不耽误过了正月十五外出打工。
“年前立春过年暖,年后立春二月寒”
这句农谚就可以很好的给出答案,从字面意思解释,如果春节前立春,那么春节期间及以后会比较暖和。如果春节过后立春,那么到了二月份天气还比较严寒。
这里的“二月”指的是阴历二月,而阳历基本上都在3月份了,多地冬小麦已处于返青拔节期,如果此时天气还比较严寒,会延缓小麦返青的时间,不利于拔节,进而影响后续抽穗、灌浆、成熟等。
如果在此期间,突然出现了降温天气,或形成了“倒春寒”,则会增加小麦发生冻害的概率,也会影响后续一系列的生长,进而会减少最终的产量。
而年前立春年后就暖和了,冬天也已经过去,万物开始复苏生长,除了小麦外,其它的农作物也开始返青,是种植户们想看到的天气。
综合上述内容,今年立春时间是腊月二十五日,而春节在立春之后到来,至于好不好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会有不一样的答案。而按照农谚“年前立春过年暖,年后立春二月寒”的寓意,今年则是好的结果。
反过来说,春节在立春之前,还是在立春之后,其实都是正常的年份,只是为了解决阴阳历的时间差问题,才有了谁先谁后。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