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这个人很聪明。
东汉名士祢衡曾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孔文举就是孔融,杨德祖就是杨修。
祢衡的意思是曹操阵营中,除了孔融、杨修,其他人比如荀彧、荀攸、贾诩、郭嘉都不值一提。
但是有些时候聪明过头就是蠢了。
杨修干的第一件蠢事就是没有琢磨透老板的性格和脾气。
曹操生性多疑、自负,他喜欢用聪明、有才华的人,但又不想这些人比自己强。杨修没有摸透曹操的脾气,所以才干了一系列蠢事。
杨修第一次干蠢事是,抢了曹操的风头。
有一次,工匠们正在修相国府,正好曹操来视察,看了一圈之后什么话都没说,只是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
工匠们都不明白什么意思,正好杨修路过,看着这个字马上让人把门拆掉。
众人不解,杨修解释,门里加个活字就是“阔”,曹操嫌门太宽了。
杨修弄明白了曹操的意思,但没弄明白曹操脾气,所以杨修越出风头,就越招曹操烦。
杨修第二次干蠢事是,瞎猜字谜,吃了人家的东西,有点故意恶心人的感觉。
第二次是有人给曹操进献一盒酥饼,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把酥饼放在一边就出门了。
结果这时杨修又出现了,看到盒子上的“一合酥”,就把酥饼分给众人吃了。
这时正好曹操回来看见这一幕,问杨修是怎么回事,杨修回答:“丞相在盒子上写一人一口酥,所以我就把酥饼分了,没多吃也没少吃。”
曹操听后很无语,又不好发作,但是对杨修更加厌恶。
杨修这事做的确实不地道,耍小聪明,随意曲解曹操的意思,在曹操看来就是故意恶心他。
杨修第三次干蠢事是,揭了曹操的遮羞布,打了曹操的脸。
想当年,董卓当权时,曹操曾想以献刀为名刺杀董卓,结果没成功,只能自己逃跑。
多年之后,当曹操掌权时,他害怕有人效仿自己,加上本身多疑,更怕有人刺杀自己。
于是,曹操对外宣传自己有梦游的习惯,还会梦中杀人,所以为了防止误伤,命令所有人都不要在自己睡觉时靠近自己。
曹操身边有个侍从忠心耿耿,有一天曹操睡觉时被子掉地下了,这个侍从就想上前给曹操盖上被子。
没想到刚走到曹操身边,曹操马上翻身起来,抽出宝剑捅死了这个侍从,然后又倒头睡觉。
等曹操再次醒过来,身边的人把这事告诉他,曹操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说杀人这事不怨自己,因为自己已经提前警告过了,然后就命人厚葬侍从。
在侍从的葬礼上,杨修到场之后就哈哈大笑,许多人不解,人家都死了,你笑啥?
杨修说,我笑他没明白丞相的意思,不是丞相在梦里,而是他在梦里。
意思是,丞相根本没有梦游,只是怕被人刺杀,但是这个侍从却没弄懂丞相的意思,结果死得稀里糊涂。
这事马上传开了,很快也传到曹操耳朵里,又惹恼了曹操。
因为杨修这么做相当于扯掉了曹操的遮羞布,直接打了曹操的脸,这事不论放在哪个老板身上,人家肯定心里都不痛快。
杨修第四次干蠢事是,曲解曹操的意思,假传军令。
话说曹操率30万大军攻打刘备,结果战事不利,打了几仗都没赢,又被张飞劫了粮草。
这时,曹操的心情应该很糟,想打又没打过,想撤又觉得不甘心。
有一天晚上,身边下人给曹操送来一盘鸡肉,让他垫垫肚子,正好值班的士兵来请示口令。
曹操低头看到鸡肉,随口说了个口令“鸡肋”。
士兵出来之后遇到杨修,杨修问今天的口令是什么?士兵回答是“鸡肋”。
杨修听完一拍巴掌说,赶紧去收拾东西吧,省得撤退时来不及,众人不明白为什么还没接到撤退的命令,就先收拾东西。
杨修解释说,鸡肋上面有点肉,但是不多,正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现在曹丞相没打胜仗,又不甘心回去,正是进退两难之时,不过从今天的口令看,已有退兵之意,也就是这几天的事。
杨修的这番解释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在整个军营里传开了,不少人开始收拾行李。
过了两天,曹操发现这个现象,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有人就把杨修的话说了一遍。
曹操听完之后大怒:“好你个杨德祖小儿,竟敢当众造谣,蛊惑军心。”然后就下令把杨修斩了,临死之前杨修想明白了,说了一句:“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那么,曹操为什么必须杀杨修呢?
第一,就是新仇旧恨加在一起,把曹操恨得牙痒痒,实在不想看到杨修。
第二,杨修的行为大错特错,尤其传军令这事,只要命令没从曹操口中亲自说出来,就表示没有这条命令,不论曹操心里怎么想的。
杨修却自作聪明解读曹操的口令,想猜透曹操的心思,实在是犯了忌讳,不论什么时候假传军令都是大罪,所以杨修被杀不冤。
第三,据《三国志》和《后汉书》中说,杨修参与了夺嫡,这事放在哪个朝代都是死罪。
杨修在立太子这事上左右逢源,有挑拨曹丕和曹植关系的嫌疑,而且曹操还没死,他就开始挑选新主子,这种做法岂能不招曹操记恨。
所以,无论在职场还是生活中,最好能摸清老板或其他贵人的性格和脾气,不要做犯忌讳的事。
其次,不要随便猜别人的心思,有时候猜对不讨好,猜错了更得罪人。
最后,在一些大事上,就算猜对别人的想法,也不要随意外传,尤其当别人没有亲口说出来时。
千万不要犯杨修的错,以至于招来杀人之祸。